学校代码 : 3333
  • 0731-88691799

一个世纪前的职业教育“楚怡”范本

学校概况
2021
2021-05-03
分享

一个世纪前,著名教育学家陈润霖创办的楚怡工业学校(以下简称“楚工”),培养了一批在战争时代和新中国建设时期贡献巨大的人才,成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与翘楚。从校园建设、专业设置,到教学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楚工都堪称当时职业教育的典范。

云图片

1918年楚怡师生合影。

  岁月更迭,薪火相传。如今“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仍然引领着职教人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大国工匠”梦想种子在越来越多职教学子身上扎根、发芽。

职业教育:时代需要的新教育

  鸦片战争打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新事物、新思想的涌入,中国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教育也走上了近代化之路。萌芽于清末实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对传统的“重举业轻经世”之风气加以抨击,提倡教育为兴国保邦之用。

云图片

楚怡功效机械工程第三十五班毕业同学留影。

  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蔡元培提出实利主义教育方针,把实业教育列入国民教育系统;1922年,北洋政府确立“职业教育”的名称,实业学校随之更名为职业学校。自此,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制度正式形成。

  然而,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那时的中国都落后得太远、太久了。黄炎培在1917年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中喟叹,论学科划分,“德国一职业学校,分科至三百多种”;论办学成果,在美国的实业学校里,从房屋、家具到鞋服、食物,无一不是出自学生之手。

  彼时,中国共有近9万所学校,而实业学校仅400余所,占比不足0.5%;300万在校学生中,实业学校学生只占1.1%。有的学校里所谓的“新式教育”,也是穿新鞋走老路,不顾国情和实际需求,照搬西方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后基本找不到对口的工作。实业教育甚至被时人讥讽为“失业教育”。

  与此同时,是国家对专业人才日益旺盛的需求。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增速达到年均12.8%。工厂急着要,学校教得少,这就形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

云图片

陈润霖雕塑。

  如何办出时代真正需要的新教育?30岁的湖南青年陈润霖,做出了大胆尝试。1909年,陈润霖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次年正式开学。1912年,学校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随着办学规模扩大,楚工逐步确立起以机械科、矿冶科和土木科三大重点科目并举的办学方向,开了湖南省私办工业学校的先河。

  从此,湖南的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领先全国。鼎盛时期,“全国职业学校共256所,湖南便占到五分之一;在校学生31897人,湖南占六分之一”。

云图片

陈润霖办学理念。

“求知以爱国,创业以兴工”

  楚工自诞生之日起,便与近代工业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湖南近代工业的发展以矿业最为突出,1911年,全省除官办矿场外,还有商办矿场540个,因此楚工于1915年在全省最早办起矿冶科;1924年,社会急需大量公路测量人员,楚工就新设测量专修科。

  1928年,楚工顶住全国职业教育退潮的压力,将测量专修科改为土木科。自此,楚工土木科与湖南大学土木系一起,撑起湖南学校培养土木人才的“两条腿”。

  在师资力量上,楚工许多老师既有国外留学背景,又是业界翘楚。如在楚工任教多年的周凤九,毕业于法国巴黎土木建筑学校,同时任湖南省公路局总工程师。机械科的主任丁壮猷毕业于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钟伯谦、周则岳等兼职教师,也都是湖南大学的教授。

云图片

楚怡功效机械科实习现场。

 在教学方式上,楚工特别注重“躬行实践”,提倡“为干而学,从干中学”的办学方针。为了配合教学改革计划的实施,楚工竭力增加教学设备,开辟了各科专门教室和实习工场。如机械科的实习工场就有车床、刨床、铣床等机床20多台,还有德国制造的煤气发动机;土木科除有一般的平板仪、水准仪外,另有3台进口的精密经纬测量仪器;矿冶科的分析化验室里,各种化学器具、化学药品和矿石标本一应俱全。

  楚工的教学成果,不仅满足了本省的需求,还为其他兄弟省份的工程建设提供了援助。1938年,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地区赶修公路,打通北到苏联南通缅甸的交通以获得外援,楚工学生在周凤九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四川的公路建设;1945年,日本败局已定,西南公路局奉令设立芷江分局,楚工学生积极承担抢修被毁公路的任务。

云图片

云图片

机械工厂资料图。(湖南省档案馆提供)

  从1910年到1951年,楚工累计毕业学生3000余名。“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使命被一批批走向各行各业的楚工学子用双手书写,用双脚践行——机械科第31班的朱镕基先生,1998年成为共和国总理;机械科35班的唐仲秋,参加抗美援朝,后转战西北荒漠,在戈壁滩上参与研制“两弹一星”,前后达30年;机械科35班的贺国辉,组织第一代液压支架的研制、定型及系列品种生产,完成矿井主要提升、运输等20余项重要革新项目,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奖……不但如此,楚工的办学历史还得以延续、发展、光大。

云图片

楚工毕业证书。

  1951年,湖南省立楚怡高级工业学校与多所职业学校调整合并,成立湖南工业学校。1952年,全国工业学校体制调整,湖南工业学校进行改革重组,其机械、矿冶、土木三科分别合并组建汉口汽车制造学校、长沙有色金属工业学校、中南建筑工程学校,后分别发展融入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1961年,湖南工业学校组建成为湖南机械工业学校,1999年该校与其它学校合并升格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4月22日,新化县职业中专学校更名挂牌为新化县楚怡工业学校。

云图片

校友符盛荣及其主持修建的能滩吊桥和矮寨公路。

“楚怡”精神的现代传承

  “在楚工,学校教授的不仅是书本知识、专业技能,更是经世致用、利国为民的价值取向。楚工师生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铺就的每一条公路,走过的每一段里程,都为当今的‘大国工匠’树立了范本。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这正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也是‘楚怡’精神在现代的传承和发展!当前,湖南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不断挖掘‘楚怡’精神的时代价值,将其家国情怀、育人理念、创新精神等元素融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用心培育更多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湖南省教育厅厅长蒋昌忠说。

云图片

校友唐乾三获得的荣誉。

  如今,楚怡精神已融入职业教育发展的血脉,为湖南经济发展助力。新型生产线、恒温车间、智能制造实训中心……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准员工”们忙碌的身影,是湖南职院“校中厂”的常态。“学生既是在学习,也是在工作,在校内就能完成从学生、学徒,到准员工、员工的完整转变。”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建湘说。

云图片

楚怡工校同学录。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科学规划专业布局,成为湖南一大批特色品牌职业学校的“共识”。湖南探索了“企业办校”“引企进校”“学校办企”“进企办校”“校企联办”“半工半读”等六种校企合作模式,启动了预备员工制试点项目,探索校企共同招生、共同管理、共同教学、共同考核的“双主体”育人模式,仅长沙就已吸引600多家大中小型企业深度参与,建立实习实训基地500余个,培养的预备员工数量占在校生总人数的五成以上。

云图片

楚工学习成绩表及楚怡工校教职员工一览表。

  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湖南打造了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3个万亿产业集群和10多个千亿产业集群。“十三五”期间,湖南职业院校对接服务本省先进制造业,设置专业点1781个,占专业点总数的38.4%;招收在校生55.74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9.7%。为了传承楚工的“名师”课堂,突破行业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引进难的瓶颈,湖南鼓励、支持将院士引进职业院校。“十三五”期间,累计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216个、技术创新平台413个,获发明专利482个、攻克关键技术难题985个、研发重要新产品1617个。其中,2019年,共获得发明专利147项,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85项,研发重要新产品443个,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13.3亿元。

云图片

陈润霖给毕业生的毕业赠言。

  “以楚工为代表的近代职业教育,发祥自时代的召唤,勃兴于国家的进步。伫立新时代潮头,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再次提升,打造一个适应产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迫在眉睫,要让更多有志青年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要让职业教育才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湖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崔书芳说。


来源:新华社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