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代码 : 3333
  • 0731-88691799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学动态
2020
2020-12-08
分享

湖南省中南艺术学校

社会文化艺术专业(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舞蹈表演 代码:140900

二、入学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入学要求一般为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专业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对应行业

对应的岗位/职业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文化艺术类

140900

舞蹈表演

舞蹈专业高考升学、

各大表演团体舞蹈演员

1.湖南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证书

幼儿园、各类舞蹈培训机构

舞蹈艺术老师

2.文化部颁发的舞蹈教师考级证书

文化馆,少年宫,企事业单位的工会,团委,文艺团队。

文艺创造工作者

3.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4.舞蹈表演专业中专毕业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行年,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

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丰富人文艺术积淀,发展理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敢于判断质疑,探索解决问题,勤于动手,善于反思,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学会获取、判断和处理信息,具备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发展能力。

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坚持锻炼身体,养成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个生活方式,珍爱生命,强健体魄。自尊自信自爱,坚韧乐观,奋发向上,具有积极的心里品质。具有发现、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会独立生活,热爱劳动,具备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具有一定的生涯规划能力。

文明礼貌,诚实友善,尊重他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和一定组织活动能力,具备全球化时代所需要的交往能力。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

具有艺术专业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

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舞蹈的民族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表演能力,具有舞蹈表演活动的组织、辅导、培训能力。能够促进舞蹈艺术职业素质的提高和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的综合型舞蹈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综合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热爱舞蹈艺术事业,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职业素质:掌握舞蹈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舞蹈的民族风格、韵律、音乐感和艺术表现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表演能力,具有舞蹈表演活动的组织、辅导、培训能力。

(3)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能力,有—定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积极乐观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全的人格品质。

2.专业技能能力

(1)具有良好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2)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除了具有比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备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及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公关能力。

(3)较强的实践能力。不仅有表演能力,还要有辅导、编排、组织等能力。

(4)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有较宽广的知识面,有—定的自学能力、知识更新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

(5)管理与协调能力。要掌握必要的现代管理知识,懂业务,懂法律,善于积累信息。

(6)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质合格标准。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 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目标

1

 

本课程的任务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具体要求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要求能识别和记忆语文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和名句名篇等。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领会并解释词语、句子、段落等的意思。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发现、有创见,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2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知识的要求从对数学的了解、理解、掌握三个方面掌握,具体要求如下:

A、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 ,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 ,知道、识别 ,模仿,会求、会解等。

B、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 ,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 ,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 ,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 ,说明,表达,推测、想象 ,比较、判别 ,初步应用等。

C、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 ,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 ,推导、证明 ,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3

 

本课程的任务是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从四个方面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A、听力,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考生应能。

B、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考生应能。

C、写作,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考生应能。

D、口语,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考生应能。

4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四个方面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A、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B、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C、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D、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5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四个方面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A、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B、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C、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D、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

6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四个方面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A、获取和解读信息: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B、调动和运用知识: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C、描述和阐释事物: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D、论证和探究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7

计算计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

8

体育与健康

本课程的任务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二)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基础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目标

1

舞蹈基本功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训练一位舞蹈者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主要解决腿、腰的软度、开度、力度问题,解决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问题,解决技术技巧问题。基本要求:通过训练可以达到身体的直立感和稳定性、腿的“开、绷、直”。

2

民族民间舞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少数民族民间舞(藏族舞、维吾尔族舞、蒙古族舞、朝鲜族舞、傣族舞)、汉族民间舞(东北秧歌、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胶州秧歌)等民族民间舞的基本动作及特点的学习。基本要求:通过民族民间舞的学习,了解民族舞的特点。掌握各民族舞的基本动律及其具有代表性的组合,把握各民族和各地区的风格特征。

3

中国古典舞身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中国舞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训练;掌握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特征和表演。基本要求:通过一系列能力性训练组合来强调古典舞的“形,神,劲,律”。体会古典舞美的神韵,准确掌握基本元素训练,达到目的。

4

毯技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软毯功”等地面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基本要求:通过训练“软毯功”等地面一系列的个人小技巧,使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相结合,掌握腰、腿等基本软开度,为学习舞蹈技能技巧打下扎实的基础。

5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结合其他专业科目教学进行各种剧目的观摩、排练。基本要求:通过对各种剧目的观看、排练,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把它作为对学生的一种综合能力训练。要求掌握各剧目的基本内涵,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专业技能课: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目标

1

乐理

本课程是舞蹈专业生第二专业理论课程,主要任务是进行正确的记谱法、音程、和弦、节拍与节奏、调式、变音体系、转调、移调等基本理论知识,理解各种力度、表情术语、演唱演奏记号的含义,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学习两个升降号词内的大小调、民族五声调式的视唱,听记音程、和弦.节拍与节奏、旋律,听辨中外乐曲,掌握科学的听辨方法,具备较强的视唱和听辨能力,并通过接触大量的优秀曲目,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

2

              视唱

本课程是舞蹈专业生第二专业技能课,主要内容是:听记音程、和弦、节拍与节奏、旋律,听辨中外乐曲,掌握科学的听辨方法,具备较强的听辨能力,包括基本音准感、节奏感、记谱法、音乐表现力音乐记忆力以及音乐理解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

序号

课程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目标

1

国防教育

通过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及集体荣誉感。

2

入学教育

通过校纪校规与专业教育,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并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3

社会实践

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了解社会实际,撰写调查报告,考察学生应用本专业所学知识能力,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

公益劳动

社团活动

要求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养成劳动习惯。

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

5

毕业汇报演出

安排在第六学期。毕业汇报演出的指导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集中训练安排在第五学期,毕业汇报演出安排在第六学期。


七、教学计划

表一:舞蹈专业课程学时安排表

课课程类别

文化基础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数

各学年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2

3

4

5

6

1

政治(思政)

216

2×18

2×18

2×18

2×18

4×18

2

语文

414

4×18

4×18

4×18

4×18

6×18

3

数学

414

4×18

4×18

4×18

4×18

6×18

4

外语

414

4×18

4×18

4×18

4×18

6×18

5

地理

216

2×18

2×18

2×18

2×18

4×18

6

历史

216

2×18

2×18

2×18

2×18

4×18

7

计算机基础

72

2×18

2×18

8

体育与健康

72

2×18

2×18

       

1980

专业基础课程课

1

舞蹈基本功

702

10×18

10×18

5×18

4×18

8×18

2×18 

2

毯技训练

180

 

 

 

2×18

8×18

 

3

中国古典舞身韵

54

 

 

3×18

 

 

 

4

舞蹈剧目

180

 

 

 

2×18

8×18

 

5

民族民间舞

72

 

 

2×18

2×18

 

 

6

乐理

144

 

 

2×18

2×18

4×18

 

 

7

练耳

144

 

 

2×18

2×18

4×18

 

小计

1476

演出实习

1

专业实践

24

1

1

1

1

20

 

表二:课程结构、学时分配表

课程模块

学时分布

总课时

占总课时比例

必修

文化基础课程

1980

57%

专业基础课程

1476

43%

总课时合计

3438

100%

表三:教学活动时间分配

     项目

学年

课堂教学

考试

综合实践

公益劳动

军训

入学教育

毕业鉴定

机动

合计

第一学期

17

1

1

1

20

第二学期

17

1

1

1

20

第三学期

17

1

1

1

20

第四学期

17

1

1

1

20

第五学期

17

1

1

1

20

第六学期

17

1

1

1

20

小计

102

6

3

1

1

1

1

5

120

表四:实践性教学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期

周数

实践内容

实践目的

场所

1

“两课”实践

1.2

1

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调查、法庭旁听等

思想政治教育

校外

2

公益劳动

1-5

2

劳动

增强劳动意识

校内外

3

入学教育、军训

1

2

校风、校纪、校情及专业思想教育,军训

树立专业思想、增强国防素质

校内

4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1-6

1.5

大学生就业及社会用人情况调查

专业思想及就业意识教育

校外

5

社会实践(含社团活动)

1-5

3

社会活动、联系见习、实习、社会调查等

社会教育

校外

6

毕业汇报演出

5

1

指导采用与分散相

结合的形式

培养专业能力

校内外

 

10.5


八、实施保障

主要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

(一)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资格:中专教师资格,并接受相关专业课程的训练。

(二)教学设施

1.校内

序号

名称

主要设施设备

1

多功能厅

音响设备,灯光设备,木地板,

2

舞蹈教室

DVD、音箱、电视、镜子、把杆、音乐带、DVD 舞蹈光盘

3

计算机教室

计算机

4

音乐理论教室

钢琴、桌椅、一体机、音箱

2.校外实训基地

为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的需要,本专业联系了群艺馆、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艺术培训等作为本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提供充足的艺术教育岗位供学生实习实训。

(三)教学资源

在图书资料方面,要有丰富的文、史、哲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学生学习奠定宽厚的基础;同时还要配置学前教育专业的书籍、期刊等辅助学习资料,还包括相应的光盘、电子图书等。学校配备有多媒体教室,并开通互联网,可以方便师生用网络资源来学习。

(四)教学方法

对实施教学应采取的方法提出要求和建议。

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以项目形式开展教学。

采用做中学做中教做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模拟工作过程相结合。

(五)学习评价

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课堂问答、课堂讨论、毕业汇演表现、技能大赛成绩、实践任务完成、在实践中所表现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等占总成绩的 60%。考试总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40%

说明:教学的评价与考核采取阶段评价、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 单项能力考核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形式。以过程考核为主,教师现场评和学生互评结合,着   重考核学生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质量管理

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提出要求。

社会文化艺术舞蹈表演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   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掌握从事舞蹈专业工作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各项专业技能。为此,我校在专业建设方面具有明确的要求。

知识结构要求

1.熟悉、了解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的风格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2.掌握本专业开设的理论基础课程:视唱练耳等。

3.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全面理解和掌握舞蹈文化的发展脉搏,具有较扎实的舞蹈表演理论知识,掌握主要表演意识体系,了解教学基本常识。

能力结构要求          

1.掌握本专业开设的实践课程: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舞台排练与实训。

2.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表演能力。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舞蹈表演中达到较高的专业程度,并在不断的舞台表演实践中,获得较强的专业艺术实践能力。

              

九、毕业要求

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修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学分,达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鼓励应运用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记录、分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职业素养达标等方面的内容,纳入综合素质考核,并将考核情况作为是否准予毕业的重要依据。


THE END